东八区时间是什么时间?
“东8”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时间概念,可以指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简称“中夏时”),也可以指比中夏时向东多移动6小时的某个地方时或标准时。 “东8”这个概念最早见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颁布的《中华民国标准时间》。该文件规定,以1912年1月1日作为“中华民国标准时间”(“中夏时”的开始),确定东经120°为“东界”,将西经7.5°~72.5°的时差分为十二等分,每一等分对应于4分钟的时差值。从“中夏时”开始向东至东经120°的每一个地方时的时刻数都是相等的;而从“中夏时”向西经7.5°每个小时就相差4分钟,每向一个经度减少4分钟。 该标准规定,当地区经度低于东经120°时,将比“中夏时”慢的时间按上述规则增加;高于东经120°时,将比中夏时快的时间按上述规则减少。也就是说,“东8”实际上是指比中夏时早6个小时(减少4分钟×15等于60分钟)的任何一种地方时。
到了公元1983年,中国又修订了这一时间制度,重新确定了各主要城市的现行标准时间。这些时间的共同点就是均比“中夏时”早6个小时。如北京市现为东经116°21′20.55″,根据计算,其现行标准时间应比“中夏时”早6.18个小时,即比北京当地时钟快6分25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京时间”。 而香港、澳门和台湾省以及英属印度等地采用的都为东八区时间。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地方以前都采用过不同形式的“中夏时”,如香港在开埠初期就采用过大清国钦天监所定的时宪书上的中夏时。但随着这几个地区的经济腾飞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他们开始逐步使用自己的国际标准时间,使本地时间逐渐与世界各地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