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时间是几点?
海水的涨落有着固定的周期,在纬度较低的地区,一个潮汐周期大致为12小时47分钟;而在高纬度地区,则约为13小时25分钟。 只要掌握了这个周期,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下一次高潮或者低潮的时间,进而推测出海浪的消长情况——以海潮为例,在一个潮汐周期内,高潮可以涨得很高,低潮时可以退得很深。如果潮汐是顺时针循环的,那么下一次高潮时间就会比上一次高潮时间提前约16分钟;下次低潮时间则会比上次低潮时间延后约16分钟。以此类推,就能推算出来,比如现在刚刚涨到高潮,那么再过12小时左右(也就是24小时后)将会出现一次低潮;而两天后,又将迎来下一次高潮……不过要注意的是,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世界上的地方时是不一样的,所以以上所计算的“24小时后”和“两天后”对于北半球的人来说是合适的,但对于南半球的人来说就有些问题了。 那么有人会问了,既然潮汐有固定的周期性,为何还需要计算呢?其实这是因为月亮和太阳的引力导致海水潮汐现象非常复杂,除了有规律的涨落外,还有前峰、侧峰和涌浪等,且不同地点的潮汐现象也有差异,所以需要引入一个周期来计算。
退潮是指海水低于平均海面的期间,水位下降,海水位低于正常潮位的现象。从海水开始水位下降到再次升高这一个过程称为一次退潮。
退潮规律为,每月农历初一、十六之后,海水落差大,即大潮,潮差约4米。农历初七、二十二之后落差小,为小潮,潮差约2.5米。大潮一般连绵两日,潮差大,水位较低,潮水猛急凶猛。小潮一般连绵两日,潮差小,水位较浅。
因为影响的因素太过复杂,所以只能大致的预测潮汐的涨落时间,实际可能会有偏差,例如大潮比小潮来的时间长,而影响潮汐的天文因素变化是缓慢的,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时间的偏差不是很大。 潮汐的规律是时间上每天往后延长时间为24小时50分,涨落间隔为12小时25分。
所以涨落潮的时间在一周的变化是不大。 大涨落的潮水一般都在夜间的凌晨,或者是下午的下半天,在中午或者上午10点前的涨落潮落差一般不大。 另外,在实际观测中,潮汐的涨落和月亮的出没也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可以认为在月亮出来前一小时到后六小时,在这段时间中,海水会涨到最高和回落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