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住哪个区比较好?
个人感受,老广眼里,所谓的“天河区”其实是“天河区黄埔大道西(天河北路)以东区域”,也就是华南快速干线以西至珠江新城,除掉了原来天河区的大部分。而“荔湾区”其实是指“中山八路-人民北路-流花街道这一片”。 因此要评价哪个区好,就必须先弄清楚你所指的“区”实际上指的是什么。因为从交通上来说,无论是去珠江新城还是去北京西路,坐地铁基本都需要换乘一次,所以不能以地理位置来简单判断区的归属。 我工作生活在广州3年,对广州的分区有所了解后,按照自己习惯把广州分成了7个区——
①老四区(荔湾、越秀、海珠、东山);
②新四区(天河、番禺、花都区);
③郊区(从化、增城);
④主城区外围拓展区(黄埔、白云、南沙);
⑤中心城区(越秀区、荔湾区)。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个人认为的“荔湾区”和“越秀区”是包含在本意上的“老四区”里的。所以我所说的“区分”其实是在上述5个区之间进行选择。 而上述7个区中,我认为需要排除的不是天河区(虽然它人口最多,但也只是人口最多的区而已,论繁华热闹比不上荔湾区,论文化古迹比不上越秀区),而是白云区,因为这个区实在是大而无当,去哪里都得坐1小时左右地铁。其他各区都还是比较合适的。
越秀区
广州老城区的中心,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北段,是全市政治、文化、商业、金融的中心区。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以及粤剧博物馆等人文景观均屹立在广州越秀区。除了人文气息外,越秀区还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五羊石像、镇海楼、一德路全国服装批发中心、北京路全国示范步行街、上下九商业步行街等均位于此。越秀区是集古、今文化大成的城区,既有古代岭南文化色彩,又有现代发展气息。当然,作为老城区中心,寸土寸金,想要在这里买房投资居住,价格也是不菲。
海珠区
海珠有“一江二涌三山四园五湖”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广州重要生态功能区。海珠区除了有自然环境优美的优势外,还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海珠区,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南部,东、南两面环珠江,与黄埔区、番禺区隔江相望。地处广州市老城区与大学城的中心点,广州主要水系珠江的主航道、珠江西航道、石榴岗河、珠江前航道均在海珠区交汇。海珠区人文资源丰富,是十三行商贾聚居地,历史文化遗产底蕴深厚,洪圣诞、詹天佑、冯如等岭南名人曾在此生活过。海珠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该区房价也是广州比较高的区域。
荔湾区
位于广州中心城区西部,东、北与越秀区毗邻,南与海珠区接壤。是广州建城2200多年以来最古老的区域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天河区
地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体育中心,是全市发展的源动力区。
白云区
是广东省广州市所辖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区内有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帽峰山、西片自然保护区等。素有“白云不飞腾,广州不停兴”之说。白云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动、植物品种繁多。
黄埔区
黄埔区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中心城区,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大核心之一,广州发展枢纽经济的“空港、海港、铁路港”三港齐聚之地。被国务院确定为华南现代航运服务业中心、中国南方公务机运营基地,是中船、宝武央企及新加坡石油、挪威雅苒全球500强企业总部基地。与全球19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集聚美国霍尼韦尔、科信,新加坡益海嘉里,德国巴斯夫、安费莫等304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其投资项目。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委员会确定为知识社会模式行动国际试点地区,被国家定位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全区有大学城和保税区、临港经济区、国际生物岛、穗港智造合作区四个重要经济功能区,有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形成汽车制造和服务、化工、能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增长极,形成现代航运服务、文化旅游、现代商贸、总部经济、现代农业、检验检测服务、海工装备、美妆日化产业8条产业链。全区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5家、“两高四新”企业4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1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4家、省实验室3个、中国500强企业7家,是广州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活力最彰显、新兴产业最集聚、营商环境最优善的区域之一。作为广州市东部枢纽门户,黄埔区有地铁13条线、2个国铁枢纽、3个城际枢纽以及港口、机场等重要交通设施,是广州重要交通枢纽区域。被联合国全球领导力委员会、中国联合国协会确定为世界城市日活动永久举办地之一,是“四区四中心”、“三中心一高地”、广州市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全区有192个国家(港澳台和外国)在册常住外国人和国际机构,有23家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和机构,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42名,市级“365计划”外国专家266名、“中国绿卡”594本,是广州市国际化程度、全球影响力、开放度最高和海外人才、国际交往最活跃区域之一,2019年国际机构及外国人综合指数、外资企业人均就业和人均纳税指数、海外留学生引入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