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的景点有什么?
1、莲花山 ,位于武山县西北部,距县城20公里,属陇原名山之一。莲花山为武山县八景之一的“莲峰晚照”之胜境。此山方圆五十馀里,主脉由南向北延伸。因山顶平阔如莲瓣舒展状而得名。主峰海拔2127.8米。莲花山周围群峦竞秀,山势峥嵘,景色宜人;有洞泉、飞瀑、深潭、怪石等自然风景景观30余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相互辉映。其中以莲花寺石窟和千佛塔最为著名。 千佛塔座落于莲花山南麓的台地上。始建于北魏,唐、明时期均有修筑扩建,现存建筑系清嘉庆年间所建。塔呈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通高25米,造型优美。各层八面设有佛龛,内有浮雕佛像,形象生动,神态各异。檐下砖雕斗拱层次繁多,造型逼真。塔身每一层八面的中部都镶嵌着一块青石雕刻的佛坐像,每尊佛坐像的头部均被明清时期的香客用黄金包裹。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烁,耀眼夺目。塔刹、相轮、宝珠均为木雕制品,造型优美。千佛塔建筑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莲花池 该景区位于武山县洛门镇东约一公里处的大坪山上,相传与陕西宝鸡的莲花池一脉相承、同出一源,故也称西莲湖或姊妹湖。其水域面积50余亩,水深数丈,澄澈碧透,水质优良。岸边花草竞艳,树木葱笼,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是武山县一处天然的休闲胜地。每当春暖花开之际,满山桃花盛开,芬芳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传说,在很早以前,这地方没有水也没有树草,只有一座座光秃秃的山峰。有一年春天来了个打柴老人,他把打下的柴草架起火烧,火越烧越大,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平息的迹象。人们看见大火越烧越旺,心里都害怕起来,于是大家纷纷上山背土泼水,希望能把大火浇灭。可是无论他们怎样努力,大火还是烧得十分猛烈。这时一个老爷爷从远处走来,他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拐杖,走到烈火中间,双手拄着拐杖,口念咒语:“水火无交,地动天摇!”说也奇怪,一阵狂风刮过,熊熊烈火顿时熄灭了。这时只见老人拄着的拐杖变成了一棵小树。老人将拐杖拔起,种在山头上,拐杖就变成了一棵大树。从此这里便有了树和水。由于这里的树和陕西宝鸡的莲花池的树都是同一树种,因而也被誉为姊妹湖。当地老百姓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呢!
3、温泉旅游度假村 为甘肃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地处渭河平原西部边陲的武山县城西南2.5公里的龙门山下。景区内奇峰林立,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名胜古迹荟萃,文化积淀深厚,是集观光度假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名胜区。现已形成了以温泉疗养为主,山水园林景观和历史文化为辅的综合性旅游风景区。 主要景点及活动项目有龙门瀑布、龙泉涌翠、龙亭夕照、浴泉疗疾、温泉宾馆度假休养、温泉公园休闲娱乐以及游览观光等。
4、云岩寺 在武山县城西北6千米处的云山路,旧称甘谷川。因其依山而建,又处两峰之间似空中楼阁,故名。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创建,元皇庆二年(公元1313)重修。正殿三间,中塑释迦如来佛像,东、西配殿分别祀弥勒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后殿五间,内供地藏王。院西建有砖木结构的钟楼,上悬铜钟一口。院内古柏参天,花木繁茂。寺侧有明代铸造的铁钟一口,重二万三千三百斤(一说三万四千斤),钟体铸有阳文《大藏经》全帙共九百六十卷。钟钮刻有“大明国洪武四年乙丑造”字样。钟声宏亮,可传十余里。现保存基本完好。
5、洛门古镇 位于渭北塬上,距武山县城26公里,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公元前200余年西汉初就建有城堡,到隋末唐初始形成村落,因地处渭河北岸,渭水之滨,故曰洛门。据史书记载,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陇西发生羌乱。次年四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降,为防边关羌患,设护羌校尉驻临洮(今甘肃岷县),管理陇西诸羌事务。当时陇西郡治襄武即今甘肃陇西县东北四十里的襄武城。为了加强对渭河北岸地区控制,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设置武都郡,治所在下辩(今甘肃成县西北)。同时分陇西郡北部置金城郡,治所允街即今甘肃永靖县西北的古永济渡。
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入侵陇西,保证军事运输畅通无阻,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修筑了从陇西城(今甘肃定西西北)至金城郡允街的长达六百余里的道路。并在这里开渠引水,移民屯田,发展生产,并筑城建邑,称为洛门城。 洛门城自修建以来,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亦几经重建,但至今仍留有旧城的遗址,城内街道布局仍按南北纵轴线排列,十字街口的古碑尚存。古城北倚峻岭,南濒渭水,东依东山,西临西峡,地势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