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有什么旅游景点?
碧江风景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以铜仁市区为中心,包括铜仁、万山、玉屏及沿河4县的部分地区。属武陵山区向黔中丘陵区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低山河谷、低中山丘陵及中高山原等多种地表形态。总面积3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6万亩,辖7镇5乡,人口51万人。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含印江梵净山)和青龙洞历史文化街区等3个国、省级旅游风景区;拥有“云舍土家风情”、“寨沙侗寨民俗风情”以及“石阡温泉群”等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还有乌江画廊、梵净山佛教文化苑、中南门历史名胜风景区、万山朱砂洞、玉屏田坝民族风情村等20多处旅游风景点。
一、 自然景观 梵净山 国家自然保护区,距江口县城约20公里,总面积497.5公顷,海拔2572米,素有“弥勒道场”、“神仙居住的地方”之称。这里地势高峻,林深树密,溪瀑众多,岩溶发育。在主峰红云金顶两侧各有一座山峰,远看犹如巨佛仰面朝东俯视天下。其中一侧山峰的顶部呈血红色,故名“红云金顶”。山上古树参天,藤蔓缠绕,景色奇丽,令人赏心悦目。
云舍土家风情旅游区 云舍土家风情旅游区又名云舍水乡,地处铜仁市北部,系武陵山腹地,距铜仁市所在地--碧江区33公里处,与梵净山景区遥遥相望。景区面积约十平方公里,由云舍村(即原始村落)、小云舍度假村和土家风情园三大部分组成。主要景观有原始古朴的土家民居建筑--吊脚楼、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和小桥流水人家、源远流长的土家风情、千姿百态的摩崖石刻、千年古银杏、万亩荷塘湿地风光等等。区内自然风光迤逦多姿,人文胜迹星罗密布,既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又有古老纯朴的土家民风民情。
二龙滩国家森林公园 二龙滩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铜仁地区中部梵净山西南麓,东临印江县,西靠松桃自治县,北连江口县,南接玉屏侗族自治县,公园规划面积为 724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其核心保护区即为印江县的木黄镇至瓦屋乡的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东部边缘区域,总面积为2088公顷,是梵净山的姊妹山。该处山高谷深,气候凉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动植物繁多,是开展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的最佳地之一,被誉为“植物的宝库、动物的乐园、旅游者的天堂”,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经济开发潜力。
石阡温泉 石阡温泉,亦称“汤泉”,位于贵州省石阡县城西南方5千米处的城南新区。该温泉泉眼数量多且分布集中,水温较高,日涌量达9000吨左右,富含硅酸、锶、锂、溴、碘、钙、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据史料记载,自唐朝以来,石阡温泉便被历代官吏和文人墨客所青睐。宋代诗人黄庭坚曾来此题词立碑;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桢于明朝洪武年间在此建太子寺;清道光皇帝曾下旨重修该寺。如今,人们仍可在当年的太子寺遗址边看到许多珍贵的碑刻。还有明代的石牌坊、清代的太子桥和温泉寺正殿等遗存。
寨沙侗寨 寨沙侗寨位于铜仁地区玉屏县平溪镇,距离玉屏县城18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侗族村寨,依山傍水而建。整个村庄掩映在翠竹绿树之中,宁静而美丽。寨内至今还保存着完整的吊脚楼群,有鼓楼两座、寨门一个、荷花池一座和各种精美的木雕画。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四举办的寨沙侗年已成为周边地区著名的节日,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礼。
大龙洞 大龙洞瀑布位于铜仁市城北20公里的武陵山主峰梵净山东面,是贵州著名天然瀑布之一。因洞前有巨大的溶洞而得名。大龙洞瀑布由大龙洞、小龙洞两瀑组成,相距1华里。瀑布落差105米,飞流直泻,十分壮观。大龙洞瀑布右侧有一巨石横卧其间,将瀑布分割成两半,形成两个形态各异的水帘,故有“双虹叠璧”之景。
二、人文景观 中南门历史名城 中南门历史名胜风景区座落在铜仁市碧江区城内,东倚东太大道,南近环东路,西至环城西路,北至西水路、河滨路、东太大道,占地12万平方米。它集文物古迹、宗教建筑、民俗文化、古城风貌为一体,成为铜仁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铜仁古城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后历经明、清、民国时期修建扩建,形成了以府衙为中心,以拱桥、河道、堤岸、码头、城墙为依托,集政治、经济、贸易、交通为一体的江南名邑。历史上铜仁城区分四街、七巷、九桥、十八阁、七十二庙堂。现今保存完好的仅有一街、五巷、六桥、十四阁而已,但仍可窥见昔日之风貌。
铜仁城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现存的古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的遗构,如文庙大成殿、武庙关帝殿、城隍庙、东岳庙、谢灵猷纪德祠等建筑。另外,由于铜仁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因此,在历史上曾留下了大量名人的踪迹遗迹,如周渔璜的书法石刻《书范》、袁了凡的著述手迹碑刻《欲海回狂》、郑珍和莫友芝的“黔中经籍志”碑刻、杨龙友的草书石刻《心经》、宋湘的行书石刻《咏铜仁》、张维的行楷石刻《游梵净山记》等。这些古建筑、石刻和名人遗迹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
铜仁石阡府署 石阡府署坐落于石阡县城,坐西向东,背靠石阡山。全署占地约18亩。现存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