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是岸是哪里的景点?
“回头是岸”,本是佛家语,出自《般若心经》(简称《心经》)。 如来说: 观自在菩萨 (即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即色即是象),空不异色(色象不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二者无异无差; 舍利子!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不来得亦不得失,本无来亦无去。
“度”(渡)是佛教用语,有“超越”之义,是指从迷惘中觉悟,摆脱欲念的束缚而达到解脱的境界。因此说“回头是岸”不是指有形的某一个地方可以到达,而是劝人弃恶扬善、悬崖勒马之意。 “回头是岸”本为佛门劝世语,但后用来比喻人们改邪归正,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之路。 关于《心经》还有一段故事——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在唐朝贞观年间,回到长安,他的弟子把他从梵文翻译回来的经书,汇集在一起,编成一部大集,共有六百卷之多。这六百卷的大藏经里,以《般若心经》最为精简,最为扼要,人人欢喜读诵受持。所以到了今天,这部《般若心经》还是流传最广的一部经典。而且不但中国流传最广,就是日本和韩国也极普遍地盛行流布着。
当年玄奘大师西行求法时曾发下宏愿:只要有机会能见到印度那烂陀寺的戒贤论师,就要向他请教学习。然而当他来到那烂陀寺时,戒贤论师却已双目失明,正在静养之中。
有一天,玄奘大师正在那烂陀寺里拜佛,忽然听见一个老者的声音对他说道∶“你到恒河中去取一点水给我喝吧!”当时玄奘大师以为他是寺院里的长者,便依言走至河边取了点水给他喝。可是这位老人却说道:“这不是我要的水。”“那么你要什么样的水啊?”那位老人答道:“我就是要你在恒河里头取一滴水,再把河中的波浪弄平静了再拿给我喝才是。” 玄奘大师听了不解其意,只好又走到河边把河水取来给老人喝了。这时老人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虽是一个有大善根、大智慧的人,可惜还没有悟出真谛呀!我这恒河水乃是众生的善恶业所感招而来的,你的罪业深重又如何能够真正清净它呢?”说着就把玄奘大师叫到身旁,说道:“我今天教你一个修行的方法,你回去好好研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位证悟的大菩萨!”说完就不知去向了……
后来,当玄奘大师返回祖国的路上,在一个山洞里遇到了一位老禅师,两人谈论起来,才知道这位老禅师就是戒贤论师转世投胎的,于是就将他在那烂陀寺听经学法以及取经的过程说了一遍。最后老禅师说道:“我现在已证得阿罗汉果,并已了知过去未来之事,你所说的那个老人就是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