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三隆寺 三隆寺位于咸阳市彬县城北13公里处,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因供奉印度高僧玄奘法师而闻名于世。 据《明志》记载,三隆寺当时占地506亩,“殿堂楼阁,台榭回廊,鳞栉比、玉栏匝”,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现存有山门、天王殿、大雁塔、观音阁等建筑及大量的碑刻。三隆寺院落依山势而建,东西两面各有三个院落,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各院中皆以月牙河相隔,河上架有石桥或拱形洞门与两侧房屋相连通。大雄宝殿巍然屹立在寺院的中央地段,其结构精巧,布局合理,飞檐翘角,金碧辉煌,是寺院内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大雄宝殿前西侧有一株银杏树,树高28米,树围6.2米,主干分为四枝,如擎天玉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这棵古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秦中第一名木",堪称三隆国宝。
彬州大佛寺石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在陕西关中,泾河北岸有一座小山叫大佛寺山,因山上有一座建于唐朝的佛寺而得名。这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遗址,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被称为“关中名窟”。它以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造型艺术著称于世。 这座寺庙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被敕封为“应福禅院”,成为一处皇家庙宇。现在,这座寺院虽然已不复存在了,但是却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大小不等的佛像和石雕造像。这些雕塑都雕刻得非常精美细致,栩栩如生。特别是这里的千尊泥塑,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因此,人们便把这座寺院称为“千佛崖”了。 现在的彬县大佛寺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也是陕西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大佛寺距西安190公里,西距彬州市区14公里,东距泾川40多公里,南距陇县80多公里。 从咸阳汽车站乘发往旬邑的长途汽车可以到达彬县,再乘坐公交专线车即可到大佛寺。
豳国故城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伐纣时所封诸侯国之一——豳国在此建国建都。《诗经·豳风·七月》就是豳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后历经晋、魏、汉、前赵、后赵、前凉、北魏等国更迭,至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 年)改称邠州至今,其间曾数度迁治,但豳王城仍为豳州治所长达1500余年之久。
豳国故城内现保存着大量文化遗迹遗物,其中尤以出土铜鼎数量之多、规格之高为世罕见,充分说明此地为中原文化与西北草原文化的交流融合之地。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豳国故城遗址位于彬县城内西南隅,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城墙残存最高处约11米以上。该遗址除部分被现代建筑群覆盖外,绝大部分尚能窥见原貌。
城址内发现有夯土墙基、瓮棺葬、灰坑、灶址等,出土有大量陶器、铜器、石器等文物,其中尤以春秋晚期的铜鼎最具特点。经考古鉴定,这些铜鼎均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其中有两件属西周晚期天子之祭器,是目前所知国内最早的天子祭器;两件属春秋中期诸侯器,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铜鼎实物资料,对研究彬县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形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公刘祠 公刘祠位于今陕西彬县县城东南一公里的公刘村,是为纪念周族始祖公刘而修建的祠堂。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由当地百姓捐资修建,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扩建,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再次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公刘祠坐北向南,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160米,占地面积2.3万余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为清代建筑风格。 全祠由山门、正殿、钟楼、鼓楼、东西厢房组成,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照壁、正殿五楹,东西两侧分别是钟楼、鼓楼以及配殿、过厅、碑亭、耳殿等。正殿内供有公刘雕像,东西两壁画有“后稷稼穑图”、“公刘牧野图”。 公刘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公刘诞辰日都要举办大型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