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蕲春有哪些景点?
1.李时珍故居 李氏医药世家从李时珍的祖父李言闻起,到其五世孙李茂椿都是名医,对发展祖国医学作出了较大贡献。在李时珍的一生中,曾四至北京、三往安国、两下南京和扬州以及各地购求药物,收集民间方剂达1892种之多,其中多数已被采纳于《本草纲目》之中。由于他“精研古书”,“穷深考源”,因而使《本草》“益展卷而耳目增明”(王象晋语)。 为了完成这部巨著,李时珍还亲自采集药材、制作药物标本,并遍游各地,访问医家,广采博收,历时二十六年,三易其稿,终于写成《本草纲目》这一划时代著作。他的晚年居住在今蕲州城东门的“药局街”上,现在这里建有李时珍纪念馆供人们参观。
2.荆王府遗址 王府坐落在湖北省蕲春县狮子镇黄榜村境内,原为东周时期楚国司马昭之墓,因其封土高耸,状似凤凰展翅而得名“凤翅山”或“凤翅墩”。据有关史料记载,该墓系楚昭王之子司马子期之墓。因司马子期反叛楚王而被楚王所杀,后人为避讳,将此墓改为“司马昭墓”。 唐贞观年间,蕲春设蕲阳郡,司马昭墓作为历史文物受到了保护;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蕲州太守吴淑将司马昭墓扩建为陵园;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蕲州路总管马祖常又在司马昭墓前建祠以祭祀这位历史名人;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红巾军将领罗田人徐寿辉攻占蕲州后,在此建造宫殿,并将司马昭墓改建为“皇陵”,封其为“荆襄王”;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徐寿辉被陈友谅杀害后,荆王宫殿又成为陈友谅的行宫,司马昭墓也由此升格为荆王府。
3.花祖庙与花祖公园 有这样一座寺庙——它的前身是纪念古代伟大女性女娲娘娘的香火鼎盛的花果山,因唐武则天加封女娲氏为“圣祖”而改名为“圣祖庙”;宋朝时又改称“花祖庙”至今。千百年来,它饱经沧桑,历尽劫难。然而它在风雨漂泊之后却得以重新崛起,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这就是位于大别山南麓的湖北蕲春县漕河镇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花祖文化主题公园·花祖庙。
4.蕲州古城 蕲州,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人才辈出,物产丰富,素有“川泽出异兽,冈陵生嘉禾”“商贾鱼盐之聚,舟车商贾之所交会者尤多”之美誉。春秋至南北朝时为蕲邑,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始置蕲州镇;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升为蕲州,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废州为蕲湖镇;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复置蕲州,属湖广布政司黄州府辖;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裁漕运司隶蕲州,次年属湖北布政厅黄州府蕲州所辖。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为蕲州镇,隶属蕲春县,同年废里甲制实行保甲制。 蕲州古城,始建于西周时代,兴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年)。历经历代修建,明末清初趋于完善。古城墙呈不规则长方形,全长1564米。城垣高4—7米不等,宽约7-9米,城墙用城砖修砌而成,外壁内实,上有垛口,下有炮眼,东南西北各有一门。城门有东门望春、南门迎薰、西门揽秀、北门朝宗之称。城内街巷纵横,布局规整,街道均以青石铺就,两侧店铺林立,文风兴盛,人文荟萃。
5.雨仙山风景区 雨仙山又名白云山,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管竹园乡境内。距县城12公里,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68.5米。景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主要有白云寺、白云泉、白云洞、白云塔等胜迹。 相传很久以前,此地常有云雾飘过,故名云仙山。后因战乱频繁,香客渐少,山寺日趋萧条,故又名雨仙山。